2015年6月7日 星期日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 癌症臨床再突破


2015-03-16 10:35:53 經濟日報 劉美恩 報導



第七屆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研討會日前在台北舉行,今年除了國內的醫學研專家發表最新研究與臨床成果外,更有來自香港、澳門、泰國的醫學界專家發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Oligo-Fucoidan)在癌症臨床輔助的應用成果,研究發展已邁向國際。


第七屆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研討會聚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參與。 劉美恩/攝影

此次研討會聚集國內外學者專家參與,由中央研究院彭汪嘉康院士、澳門血液腫瘤醫學會會長及澳門仁伯爵醫院血液腫瘤科陳迺志醫師、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基銘、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擔任演講主持人。並由香港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創院院長/中華預防醫學會(香港)會長李函宓醫生與行政院農委會水試所黃培安博士發表主題演說。
而本屆醫學會議主軸聚焦在癌症研究,包括:陽明大學許先業教授談「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腫瘤抑制機轉研究」、萬芳醫院癌症轉譯研究室顏明德博士發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抑制癌幹細胞生長研究」、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徐欣伶博士談「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啟動抑癌基因研究」。
此外,許達夫自然診所院長許達夫發表「小分子褐藻醣膠三年臨床報告」、光田醫院內科部主任柯萬盛醫師發表「褐藻醣膠治療肝癌病歷分享及其標靶治療文獻探討」、來自泰國Holistic抗衰老學院Orawan Kitchawengkul博士和長庚醫院中醫部林建雄醫師也都針對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癌症臨床病案探討。顯示近年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在嚴謹的科學研究下,已逐漸獲國內外醫界認同,被第一線臨床醫師運用於癌症輔助治療的臨床上。 
除此之外,還有台大動物癌症研究中心主任李繼忠發表「小動物臨床癌症輔助研究」、吉康診所院長羅世寬針對「黴漿菌臨床病案探討」、慈濟大學教授周志中發表「調節血糖及破骨細胞分化之研究」、台北醫學大學陳正憲博士發表「改善慢性腎臟病研究」、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林彥昌博士談「延緩衰老及加成腸道益生菌功能研究」、雙和醫院兒科部醫學研究員施秉孝博士探討「改善代謝異常研究」等。
主辦單位連續多年舉辦此研討會,發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的最新研究成果,期待藉此產、官、醫、學合作模式,促使台灣特有生技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

源自台灣萃取 成果國際矚目  
農委會水試所黃培安博士表示,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在第七屆首次邁向國際,受到國外矚目,可說是台灣生技產業的驕傲,因為這是源自於台灣的萃取技術及源自於台灣的素材,近年透過國內外各研究單位資源整合,進一步確定其在癌症及慢性病輔助之基礎確效,使得台灣在褐藻的研發成果備受國際矚目。
在八年前水試所投入褐藻醣膠研究時,透過水解技術發展出獨特的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不僅大幅提高生理活性,且有抗癌的作用,也引領褐藻醣膠小分子化的研究趨勢,朝向抑癌機轉、清除癌幹細胞、放化療藥物增敏作用等方向發展,並逐步向人體臨床醫學。

發現抑癌機制 登上國際期刊
陽明大學教授許先業目前也擔任台灣褐藻醣膠學會理事長,他在2013及2014年以「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癌症輔助研究成果,分別刊載於國際知名癌症期刊《Carcinogenesis》及《Oncotarget》,證明「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抑制癌細胞的主要機制。
從細胞實驗中發現,小分子褐藻醣膠能抗癌腫瘤增生;從動物實驗中發現,小分子褐藻醣膠能減少肺癌及乳癌的腫瘤體積,並有抑制轉移的作用,以注射或餵食的方式都有抑制肺癌、乳癌的腫瘤的增生、擴大及轉移的效果。
在小分子褐藻醣膠抑制癌細胞的主要機制被發現後,也讓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成為一種對肺癌或乳癌極有潛力的治療藥物、合併藥物,或癌症患者的膳食補充劑等方向發展。
另外也進一步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不僅可以加成化療藥物毒殺癌細胞的效用,並可減少癌症治療後癌細胞的復發,目前相關測試也於教學醫院進行人體臨床實驗,期待未來可有效運用於癌症治療輔助。

小分子化發展 抑癌效用提升
李函宓醫師在本次會中,讚許台灣將褐藻醣膠小分子化,有提升褐藻醣膠對於人體之作用,並可於癌症輔助治療中確實運用。
會中他以診治一名香港腎臟癌末期患者的治療過程為例,病患在癌細胞擴散至腦、胃、肺,當時病患已陷入昏迷的狀態。李函宓以「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察」每天連續輔助治療後,病患症狀大幅改善患,並存活至今。
也進一步說明,「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不僅可以促使癌細胞走向自然凋亡機制(Apoptosis)、抑制癌細胞生長,更可改善癌症病患治療過程中體力降低、營養不足等惡病質,提升癌症患者生活品質,可發展作為癌症的輔助療法,。

調控抑癌基因 抑制癌症轉移
萬芳醫院癌症轉譯醫學實驗室顏明德博士致力於褐藻醣膠抑制癌幹細胞生長研究,探討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調控癌幹細胞生長及轉移之作用機制。
他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以增加肝癌細胞中「miR-29」(好的RNA,已被證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與轉移),可抑制細胞間質Collagen的生成,具有肝癌生長與轉移的潛在價值。
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藉由調控特殊細胞因子ADAM-12,抑制癌幹細胞生長,此研究成果未來可運用於癌症臨床輔助治療上,減少癌症患者治療後之再復發。這對於罹患癌症病人癒後的防護,具有重大意義。

啟動抑癌基因 創新治療策略
國家衛生研究院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徐欣伶博士,針對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啟動抑癌基因p53進行研究,因為p53抑癌基因是抑制癌轉移的新機制,具有許多調控細胞凋亡的功能,超過七成的癌症細胞 ,腫瘤抑制基因p53都有突變或缺失的現象。若能了解p53在抑制癌症形成的新角色,將有利於針對p53有突變的癌症患者選擇一個有效的治療策略。
從細胞實驗發現,小分子褐藻醣膠與抑癌基因p53具有共事效應,能增強p53的功能活性,促進p53缺失的大腸癌細胞基因分裂,且具有p53的大腸癌細胞的基因修護能力。此外,褐藻醣膠能協助抗癌藥物效應,促進p53缺失的大腸癌細胞基因斷裂。

癌症輔療臨床 存活機率提高
許達夫醫師致力於整合各種療法進行癌症治療,2008年至今已接受15,000多名癌症患者就診,近三年將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運用於757名癌症病患輔助治療使用,發現病患存活率顯著提升。
許達夫表示,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因為有完整且嚴謹的科學研究,所以使用於癌症病患的臨床輔助治療上。從99年10月至103年12月追蹤3年的資料顯示,總共有757例病人有服用小分子褐藻醣膠,存活率近75%,而從存活率的統計分析有驚人的發現,肺癌存活率79%與乳癌存活率95%明顯高於台灣和美國存活率的平均值。(台灣2011年肺癌存活率45%、 美國NCI 2015年公布肺癌存活率29%;台灣2011年乳癌存活率79%、 美國NCI 2015年公布乳癌存活率72%)
更進一步以肺癌病患服用褐藻醣膠的情況來分析,連續服用6個月以上,其存活率是高於未食用者的20倍。根據此可說明,長期服用褐藻且每天達一定的劑量對於抗癌是有助益的。他表示, 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無副作用,且有一定的功效,有科學根據、臨床實證,在臨床治療輔助治療上具有極大的價值。

整合中醫治癌 輔助極具成效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 林建雄醫師,將「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應用於中醫臨床癌症輔助治療中,發現臨床上合併中醫療程、針灸及「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降低癌症患者復發及轉移,並降低積極治療後產生之副作用,如:食慾降低、精神不振、睡眠不佳…等,進而提生癌症患者生活品質,提升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輔助癌末治療 個案存活至今  
柯萬盛主任將臨床肝癌復發者,納入「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輔助治療後,發現可誘導肝癌細胞進入細胞凋亡期,使得肝癌末期已經放棄治療的患者腫瘤體積顯著縮小,肝功能相關指數明顯回復。未來也將持續讓更多癌症患者使用「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進行輔助,觀察更多臨床生理現象。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蟬聯31年位居10大死因之首,致使國人聞癌色變;也使得醫藥界積極研發癌症治療藥物。綜觀本研討會學者及醫事人員之研究,明確證實「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及轉移、降低癌幹細胞復發率、減少化放療副作用,甚至極具預防癌症之潛力。未來可持續將「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運用於癌症臨床輔助治療,以提高癌症患者生活品質、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進而讓癌症患者找回健康,點燃生命新希望。

第七屆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研討會
主辦單位:台灣褐藻醣膠發展學會、台灣聯合抗癌協會
共同主辦單位:台灣癌症基金會、乳癌防治基金會
協辦單位: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台灣防癌協會、台北市防癌協會、中華海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時  間:104年3月7日(周六)
地  點: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